內容出處 :
http://blog.xuite.net/pleasein/wretch/109775451-%E7%9B%B2%E8%85%B8%E5%88%A5%E4%BA%82%E5%89%B2VS%E5%85%8D%E7%96%AB%E7%B3%BB%E7%B5%B1

 

扁桃腺 Tonsils

淋巴結 LYmph nodes

胸腺 Thymus

脾臟 Spleen

集合淋巴結 Peyer's patches

盲腸 Appendix

骨隨 Bone marrow

 

一、骨隨-士兵工廠
骨隨負責紅血球和白血球這些士兵的製造,
每秒鐘就有800萬血球細胞死亡並有相同數量的細胞在這裡生成。

二、胸腺-訓練場地
骨隨製造的這些作戰士兵會送往胸線訓練,
依造身體不同的需求,訓練成空軍、陸軍、海軍,
此外,胸腺還分泌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的荷爾蒙,
荷爾蒙就有如身體的指揮官,派遣士兵前往不同營區。

三、淋巴結-戰場
人體內的淋巴液大約比血液還多出4倍,
(人體的大小微血管連結起來約為十萬公里,足以繞四萬公里一圈的地球兩圈半!)
當身體因感染而須開始作戰時,免疫細胞就聚集在此和入侵者作戰,
淋巴結會因此腫大,因此這是一個身體正在作戰的免疫信號,
戰爭結束,淋巴結會負責過濾淋巴液,將病毒、細菌等廢物運走。

四、脾臟-血液過濾器
脾臟是血液的倉庫,它能過濾血液還能除去死亡的血球細胞,
激活B細胞產生大量的抗體,對抗併吞噬病毒和細菌。

五、扁桃體-咽喉守護者
鼻子從纖毛開始就能幫助過濾髒空氣,呼吸系統都是息息相關的流程,
扁挑體能保護著上呼吸道,對於口鼻進入人體的入侵者保持高度警戒,
而割除扁桃體的人換上鏈球菌咽喉炎和霍奇金病機率明顯較高。

六、盲腸-免疫助手
盲腸能夠幫助B細胞成熟發展以及抗體(IgA)的生產,
並能扮演指揮交通的角色,通知白血球「消化道內存在入侵者」,
除了局部消化道的免疫反應,盲腸還能幫助控制抗體的過度免疫反應,
精準地將白血球派到身體的各個部位,
所以割除盲腸久了,容易造成腸沾黏或腹膜沾黏發炎等消化系統的感染,
上次和瑜珈老師剛好聊到,她是我知道第二個割除盲腸腸沾黏的人。

七、結合淋巴結-腸胃守護者
和盲腸作用很像,把關控制著腸胃中的入侵者。


《免疫系統的主要功能》:
血液裡有紅血球和白血球,大多數的白血球都是免疫細胞,可分為B細胞和T細胞,
B細胞主要是生產各類的抗體,人一個晚上製造一億多「種」抗體,一生十億多種,
B細胞能記憶入侵者,所以一但再度被入侵,B細胞能識別然後快速產生抗體去對抗。
T細胞是吞噬外來的入侵物,不同系統的T細胞也會有不同模樣去適應身體各部位。
所以健康的身體環境自然能攻擊、清除、修補外在的細菌病毒,
而且精準地符合不同的身體狀態。

一、攻擊
免疫系統能夠把入侵體內的細菌病毒微生物等不屬於身體的外來入侵物殲滅,
並經由清除的動作排出體外。
巨噬細胞可以攻擊捕捉細菌,像人體的垃圾車一樣清除廢物,
自然殺手細胞更是癌細胞的剋星,攻擊癌細胞且分泌穿孔蛋白殺死癌細胞。

二、清除
免疫系統能夠將身體內毒素雜質及多餘的脂肪、膽固醇、尿酸等,
各種新陳代謝所產生的代謝廢物,
藉由T細胞-巨噬細胞做徹底的清除,以維持身體各器官的平衡,

早上起床吐痰、眼屎、上廁所等,那是身體一整晚工作的清除效果!
所以有痰就吐、有尿就上、有屎就拉XD,那些都是該排出體外的廢物,
感冒出現的流鼻涕、發燒、咳嗽、噴嚏,其實都是身體在對抗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感冒,
看起來雖然是讓身體不舒服的症狀,但卻隱含著身體自己的免疫功能辛苦作戰,
給予時間和真正的營養,感冒根本就是很快就可以好的普通小病,
對身體的反應給予感恩,有正確營養的概念,並對吃下去的食物感謝,
食物的能量更可以在體內得到良好的運用!

細菌引起的感冒還可以用抗生素控制,但病毒引起的感冒老實說是無藥可治的,
台灣濫用抗生素的病例真相其實很普遍但也很恐怖,很多都是不必要的治療。

三、修補
打完戰,免疫細胞也能自動將受損的細胞、器官、組織重新修補,使其恢復原來功能。


《人體90%以上的疾病與免疫失調有關》:
一、免疫系統功能太弱
易得各種感染性、傳染性疾病,例如感冒、各類型肝炎、罹患癌症。

二、單一免疫系統功能太強
其中一個抗體產生過多,就容易不平衡而產生過敏症,
例如呼吸系統過敏、氣喘、皮膚過敏、蕁麻疹等。

三、自體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系統無法辨認何者為自己人還是敵人,造成攻擊自己的器官組織,
例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肌肉萎縮症、老年癡呆症、各種肝病、腎臟萎縮等。

病狀不一定代表病因,有時候看病就像解夢一樣,
都是靠自己解最準,因為只有自己了解自己的飲食習慣、情緒、壓力、作息,
疾病不是一時半刻就爆發的,就算是猛爆性肝炎也是因為長期下來肝狀況的失調,
有時腸胃狀況也可能是子宮收縮引起或是肝發炎連帶影響等,
只看一點病狀也多留意會不會是身體也在告訴自己其他的警訊,
有足夠的健康概念越能保護自己,看得更深入,預防甚於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